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,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。(亥音皆)观前人治痰,立论颇详,但混饮于其中,则难于立法施治,予不揣鄙陋,聊为分析之。
)气盛身寒,得之伤寒。凡脉微,汗冷如膏,手足厥逆而舌润者,亡阳也,宜温药救阳;脉洪,汗热不黏,手足温和而舌干者,亡阴也,宜凉药救阴。
前颈骨三棱,后颈骨圆直,色皆桃红而不空虚,有微眼,以唾湿其一头,吹之少有沫焉。然所云将欲歙之,必固张之;将欲弱必固强之;将欲废之,必固兴之;将欲夺之,必固与之,乃似于用机械而有心者,微言渊奥虚、无、清、静、微、寡、柔、弱、卑、损、时、和、啬。
两者不和,若春无秋,若冬无夏,因而和之,是为圣度。 坤地重浓,而连巽缺之隅,近陷之侧,如路之傍,故取此为喻也。
附子汤中术茯苓,人参芍药共煎斟;少阴身疼骨节痛,手足厥寒六脉沉。若体弱之妇,尺内按之不绝,便是有子。
目赤,为经络热甚。他日余或遇之于山之阳,水之央,庶几折芰为,以荷荐肉,瓠瓢盈酒,为披其记,发其图,则所谓俯仰之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