邪其精,其精所中,不相比也,则精散,精散则视歧,视歧见两物。发而为病,一名元气不纳,一名元阳外越,一名真火沸腾,一名肾气不纳,一名气不归源,一名孤阳上浮,一名虚火上冲,种种名目,皆指坎中之一阳也。
病合于阳者,阳症、阳脉也,出春,春尽夏初也。余故不惮烦,特为指出。
人能安静,则邪不能干,故精神完固,而五内若躁扰妄动,则精气耗散,神志消亡,故外邪得以乘之,五脏之痹,因而生矣。有曰“血并于上,气并于下,心烦惋善怒”者,以阳为阴胜,故病及于心也。
结阳者,肿四肢,四肢为诸阳之本也。又如脾虚浮似肺,肾小浮似脾,肝急沉散似肾,此皆工之所时乱也,惟从容而后得之。
肾脉贯脊属肾,故令脊痛不能正立。 热侵阳分,感发最易,如持空虚之器以受物,故曰“受如持虚”。
所以五脏六腑虽皆有咳,然无不由于肺者。凡小水不利为癃,今曰“如癃状,非癃也”,盖病不在水,而在于肝邪之陷,故亦如小便不利而急数欲便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