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曰∶人身水火,原自均平,偏者病也,火偏多者,补水配火,不必去火;水偏多者,补火配水,不必去水;譬之天平,此重彼轻,一边重者,只补足轻者之一边,决不凿去法码;今之欲泻水降火者,凿法码者也。喻嘉言曰∶治水以实脾为先,不但阴水为然。
本方合平胃散,名柴平汤∶治湿疟身痛身重。夫喉痛,面赤身热,似是阳症,又见目瞑舌冷,却是阴盛隔阳于外之征。
《此事难知》云∶足太阳为诸阳之首,故多传变,太阳传阳明,水传土也,谓之微邪,又谓巡经得度传;太阳传少阳,谓之越经传;太阳传太阴,谓之误下传;太阳传少阴,谓之表里传。是方也,惟表邪可以用之;若阳邪去表入里,里作燥渴,二便秘结,此宜承气之时也,而误用之则反矣。
《此事难知》云∶足太阳为诸阳之首,故多传变,太阳传阳明,水传土也,谓之微邪,又谓巡经得度传;太阳传少阳,谓之越经传;太阳传太阴,谓之误下传;太阳传少阴,谓之表里传。 经又曰∶伤寒下之,利不止,医以理中与之,利益甚;理中者,理中焦,此利在下焦,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;复利不止者,当利其小便。
《内经》曰∶陷脉为,留连肉腠。结胸项强者,胸满硬痛,能仰而不能俯也。
升麻、柴胡、羌活、独活、防风、干葛,皆辛温上行之物也,故用之以升少阳之气,清阳既出上窍,则浊阴自归下窍,而食物传化自无抑遏之患;芍药味酸,能泻土中之木;人参味甘,能补中州之气;生甘草能泻郁火于脾,从而炙之,则健脾胃而和中矣。本经未解,传入他经,有催并之义,为并病;二经、三经同受邪者,为合病,合病者,邪气甚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