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云∶冬可热药,不可发汗;汗退场门中疮生,吐痢。治须平木降火,佐以和血脉、祛风痰之剂,倘势稍减,症可治也。
然有为之实者,有为之虚者,有在表者,有在里者之不同。其症憎寒恶风,头痛身热,或用消风百解散,或用六神通解散加减。
刺入三分,留七呼,灸三壮。其脉起于鼻,上额,络于目,循于面,行身之前,终于左足内踝。
虽丹溪之明哲,犹有百病皆痰之论,此等大纲,可不条分而缕析之哉夫痰与饮实有阴阳之分,水火之别,断断不可混淆者。刺入六分,灸三壮。
痢疾不应发热,发热则死,以其热外淫而内无阴也。风气不去,卫气不复,必漫无止。
是则伤寒颈项强急,乃太阳表症也,发散则解。 嗟乎,仲景之书失全,伤寒之病枉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