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宜大剂四逆汤,或封髓丹亦可,方解见上。夫桂枝辛温,能化膀胱之气,茯苓、白术,健脾除湿。
张子和曰:燥于外则皮肤皴揭,燥于中则精血枯涸,燥于上则咽鼻焦干,燥于下则便溺结闭。无如今之时医,于人有疾,不论其轻重虚实,概目之曰感冒风寒,饮食停蓄。
法宜建中汤加附子,温补其阳自愈。业斯道者,何不于此经三致意也!至于慢脾风者,因小儿素病,调养失宜,饮食不健,自汗、盗汗不觉,呕、吐、泻、利不觉,积之久久,元气日薄,酿成虚极之候,元气虚极,则神无主,不能支持上下四旁,故有战动、发热、汗出不止,似惊之状,其实非惊风也。
本方原因风寒伤及太阳之气,太阳主寒水,气机闭塞,水道不利,逆行于上,聚于心下,水火相搏,故作疼,非五苓散可治。古方分两,立意不同,故所用甚重,今病势稍异,故改用之。
略曰:《内经》霍乱,本以太阴湿土为主,因表里寒热虚实而有六化之变,是证多见南方及夏秋之交,湿郁可据。【阐释】笔者在临症中,常见有患牙齿出血者,医者以为火重而治以清火之剂,多不见效,实由不知其为肾阳不足而致。
卒然昏愦无知,脉象洪空劲直,口开手撒,遗溲自汗,痰鸣气促,真阴枯竭,心主自焚,五绝之中,兹见三证,虽司令不可为也。 若一日二次,则十五日尽。